項目編號: | GHP/025/07LZ |
項目標題: | 集裝箱電子標籤與電子封條互聯互通技術及試點應用 |
研發單位: | LSCM研發中心 |
概要: | 貨物運輸集裝箱化是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全球90%貨物由海運完成。近年來,無論是集裝箱的生產量、吞吐量及貿易量,中國都已經在全球佔絕對主導地位。下一代的集裝箱─智慧集裝箱,已經成為集裝箱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研發集裝箱電子標籤和電子封條,制訂相關標準,是實現全球範圍內全供應鏈的集裝箱跟蹤監管,實現安全貿易通道,國際海運綠色通道的一個基本要素。在深港運輸發展方,電子封條是2006 年啟動的深港合作的綠色通道車載通關項目的關鍵技術。它簡化了深港貨車運輸清關系統與流程。同時集裝箱物流資訊化中的一個關鍵部分是RFID 電子封條,電子封條取代現有的機械封條,實現封條資訊和狀態的自動識別與管理。 當前集裝箱物流過程的信息化水平是制約當今集裝箱運輸發展的瓶頸之一。由於集裝箱自身不載有信息,在運輸過程中,對集裝箱的流向和識別只能靠人工操作,大大影響了運輸、裝卸和管理效率。對全球集裝箱供應鏈來說,準確獲取貨物的位置與安全信息,實現供應鏈透明,優化管理,減少庫存和運輸周期的不確定性,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和效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現代物流的迫切需要。 由於現在還沒有正式的電子標籤和RFID 產品國際標准,因此各國、各個企業和科研機構推出的產品會互不兼容。以RFID 頻率為例,其頻段就多達6 種之多。分別有135kHz、13.56MHz、433.92MHz、860~930MHz、2.45GHz 和5.8GHz。每種頻段各具特色,也都有缺陷,應用領域也不盡相同。再者雖然RFID 電子封條技術已在綠色通道進行初步的應用,但因訊息互通問題,由兩地GPS 服務供應商所提供的實時訊息未能貫通。而兩地所製造的電子封條,在技術上仍未能完全符合各方的需要。不容置疑,電子封條技術在通關物流方面有莫大的幫助,但亦要配合綠色通道的廣泛實施並普及化。現在亦未能惠及其他省市和地區,所以貨車擁擠的情況仍有待舒緩。 本項目透過深港科研合作,開發RFID 共性技術,把電子標籤應用到集裝箱以實現集裝箱自動識別,把電子封條與其他技術進一步集成且能互聯互通,並共同實現試點和應用,展示行業最佳實踐方法以供跨境貨運物流業參考,幫助深港企業提升現代物流的效率。由深方負責開發RFID 電子標籤、RFID 電子封條、智慧集裝箱安全設備及其讀寫設備、和集裝箱供應鏈公共數據平臺系統,而港方則負責集裝箱電子標籤與電子封條關鍵技術以及互聯互通技術的研發,包括集裝箱電子標籤系統互通操作中間件、集裝箱物流服務平臺互聯互通交換閘及其伺服器系統及工具等,使不同電子封條物流應用服務平臺能夠互通運作。此外,本項目將會提出中國集裝箱管理系統參考標準及本地跨境物流參考應用標準,讓業界能參考電子封條技術的應用,配合國內、跨境及國際市場上貨運通關項目的要求。 |
項目統籌員: | 唐志鴻博士 |
資助金額: | 港幣八百四十九萬 |
項目週期: | 2008年6月1日 至 2010年10月31日 |